返回首页

清朝最大文官是谁?

来源:www.fushi86.com  时间:2023-08-10 21:15   点击:23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清朝最大文官是谁?

张廷玉获得了作为文臣最大的职位和待遇。

二、文官政治的意义?

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我们从经济角度上,对其进行分析,文官政治模式的形成,其实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社会表现和结果。随着农耕技术的积累与发展,在宋代时社会生产力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因为安史之乱,以及五代十国时期而带来的频繁战乱,整个国家政府对于社会土地资源的掌控能力,正在逐步减少,这就使得土地兼并变得越来越频繁,进而促使封建土地的私有制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此基础之上,象征着劳动力流动加快地租佃契约关系在社会上日益普遍出现,社会人员的流动性相较于中国历史早期得到了空前加强,这就为宋代的文人书生走上朝廷,走上政治舞台准备好了条件。而从国家局势上进行分析,文官政治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并且能够巩固根基,正是当时的统治者吸取了前代与文官相对应的武官权利过大而对统治基础产生威胁,最终导致国家动乱乃至分裂崩溃的教训,文官政治对整个武官群体进行了压制,使得动乱的人员基础被削弱。

若是从教育角度进行分析,从唐时期开始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的科举选官制度正是文官们能够走入朝廷的最好渠道,不仅如此,在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读书人们步入政局的同时,以往的门第血缘在政治中的影响力相对应地被削弱,这更进一步帮助文官政治模式的发展打下了良好而稳定的基础。

三、清朝格格服饰介绍?

清朝格格服饰的种类:

分吉服和丧服两类。宫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

皇子福晋的吉服褂色用石青有绣文;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蟒五爪;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的夫人所着补服随夫品级,补子的形制为方,清末品官的命妇有用圆形补底。一品文官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

七品绣鸡;八品绣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的绣练鹊。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无品级的夫人用天青色大褂。不用补子,红裙,衣袖口边镶绣可随意。而妾只能用粉红色和淡蓝色。

清代命妇的凤冠(又名"珠冠",因冠上以珠为主要装饰),霞帔、蟒袄没有规定。总之,清朝命妇的各种品级均以绣蟒为装饰。

四、清朝亲王服饰等级?

清朝官服图案的正式称呼叫补,它的作用是区分官员级别,以及是文官还是武官,文官的补子图案为飞禽,武官的补子图案为走兽,由于清朝奉行的是以文制武原则,所以基本上同个级别的官员,飞禽补子的地位要高于走兽,比如同为封疆大吏的总督和提督,前者官阶为正二品,后者官阶为从一品,但提督要完全受总督节制。

除了飞禽走兽的补子外,清朝官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补子图案,那就是龙和蟒。清朝官服上级别最高的是亲王补服,图案为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其次是郡王补服,图案为身前身后以及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排在第三的是贝勒补服,图案为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排在第四的是贝子补服,图案为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排在第五的是镇国公、辅国公,图案为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上述都是清朝宗室爵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皇亲国戚。

除了宗室爵位外,清朝官员能得到的最高级别依次是公爵、侯爵、伯爵,这三者都属于超品,比一品官级别更高,补服图案为身前身后绣九蟒,排在其后的是子爵,补服图案为身前身后绣麒麟,同一品武官,再后是男爵,补服图案为身前身后绣狮子,同二品武官。

五、清朝服饰标准?

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2~3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

六、清朝二品文官官服是什么图案?

明、清两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行的图案,叫补子,它是用来区分官爵大小的。 一品文官的补子是仙鹤.一品武官的是麒麟.

七、清朝文官谥号文端文正排名?

在满清王朝近300年的统治时间里一共只有八位大臣死后获得文正的谥号,他们分别是: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汤斌。他是河南睢州(今河南)人,出生于1627年,是康熙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学家。汤斌生前所担任过的最高行政职务是从一品的工部尚书,没有获封大学士,在朝臣里面的排名在20名开外。但是因为朝廷敬重汤斌的功绩及在理学思想方面的突出成就,1736年,由乾隆皇帝赐予汤斌谥号"文正"(汤斌病逝于1687年),为满清王朝第一位获赠谥号"文正"的官员。

刘统勋是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出生于1700年,雍正、乾隆朝著名政治家,乾隆朝宰相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生前担任过的最高行政职务是吏部尚书兼军机大臣,获封东阁大学士,正儿八经的正一品宰相,在朝廷所有行政官员里面排前五名。刘统勋1773年病逝后,朝廷追授太傅,谥号"文正"。其子刘墉虽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宰相,但因为德操不如其父,死后追授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别看"文正"和"文清"就差了一个字,在谥号的排名上,差了可不是一两个档次。

朱珪是顺天府大兴县人(今北京市人),出生于1731年,乾隆、嘉庆朝著名政治家,嘉庆皇帝的老师。生前担任的最高行政职务是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进太子太傅,正一品宰相。1806年去世后,嘉庆皇帝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曹振镛是安徽歙县人(今黄山市歙县),出生于1755年,乾隆、嘉庆、道光朝著名政治家。生前担任最高行政职务为工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荣誉称号为太傅(曹振镛的太傅头衔是生前获封)、武英阁大学士,正一品宰相。1835年去世后,朝廷谥号"文正"。

杜受田是山东滨州人,1788年出生,嘉庆、道光、咸丰朝著名政治家,咸丰皇帝的老师。生前担任的最高行政职务为刑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从一品官员。1852年去世后,咸丰皇帝追赠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杜受田是清朝汉族官员唯一一个追授太师之人。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出生于1811年,道光、咸丰、同治朝著名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战略家、书法家,湘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生前担任的最高行政职务是直隶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虽为正一品官员,但因为没有在朝廷核心机构任职,不能称宰相。1872年去世后,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李鸿藻是河北保定人(和李鸿章没有血缘关系),1820年出生,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同治皇帝老师。生前担任的最高行政职务为吏部尚书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协办大学士,从一品官员。1897年去世,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正"。

孙家鼐是安徽寿州人(今安徽寿县),出生于1827年,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朝著名政治家,光绪帝老师。生前担任的最高行政职务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宰相。1909年去世以后,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从以上八位大臣生前担任的最高行政职务及级别来划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曹振镛(正一品)、刘统勋(正一品)、孙家鼐(正一品)、朱珪(正一品)、曾国藩(正一品)、李鸿藻(从一品)、杜受田(从一品)、汤斌(从一品)。

八、清朝文官从二品有什么官职?

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旧读zhěng)、从(旧读zòng)之别,如正一品、从一品。

此外还有超品官员,宗室不入八分辅国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视为超品。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其中,从二品

文职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各直省巡抚、布政使

九、关于清朝太监的服饰?

太监的称谓与服饰是清代宫廷中的制度。

太监所穿戴是有等级之分的,不同身分的人的穿着亦不相同。

一般来说,赏有太监顶戴的称为老爷;无顶戴的称为师傅。

太监头目,都收徒弟。

下班后,捧洗漱具、拿扇、持麈尾,都由徒弟所为。

大小太监,夏日皆穿葛布箭衣,系白玉钩黑带。

十、清朝服饰多少种?

清朝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皇帝服装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官员服饰是长袍马褂,分冬式和夏式,清代女装在康熙和雍正时还保留明朝特色,乾隆以后,衣服渐渐变短变肥!不同时期不同变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