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拖鞋的鞋套
因为icu属于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各种重症病人,必须得是无尘无菌的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拖鞋也是特制的拖鞋,拖鞋可以防尘土的,当然也可以防细菌,所以各个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都是要穿拖鞋的或者带鞋套。总之icu一定要穿拖鞋。
2. 拖鞋套怎么做
旧袜子改造,拖鞋用旧袜子套在拖鞋上翻过来就变成一双新的拖鞋了
3. 一次性拖鞋套怎么套
1、起16针,选些细的棒针,这样编出来的鞋面不会很硬。
2、第二行开始加针,一来一回两行,每行的最左边还剩下一针的时候加一个套针。
3、鞋面的大小适合平常穿的鞋子的宽度后开始不加针,鞋面够脚背长度后开始织鞋子的“耳朵”。
4、“耳朵”的织法:中间留若干针,其余针数分别平均给两只“耳朵”,之后先开始织其中一个,靠近鞋底位置的不收放针,另一边每织到头收一针,最后留三针,一只耳朵即可完成
4. 拖鞋的鞋套怎么做
如果有客人到家的话最好穿拖鞋,如果是鞋套感觉有点尴尬,客人会感觉到不舒服,好像你嫌弃别人邋遢一样。但拖鞋就不一样,客人会尊重你的整洁,也感觉不到主人的鄙视。不过我们家一般不会要求客人换鞋,大不了客人走后再打扫一遍卫生就好了。
5. 拖鞋呢拖鞋
1、 スリッパ【すりっぱ】 拖鞋。
2、 草履【ぞうり】草屐;草鞋;人字拖鞋。
3、 上履き 【うわばき】拖鞋;草屐;室内穿的鞋子。
4、 サンダル 【さんだる】草鞋式的皮鞋;凉鞋;拖鞋。
6. 套在鞋上的拖鞋
1.可能是鞋子底部有小孔。可以将鞋子翻过来,仔细观察鞋子底部是否有小孔。在行走时空气在小孔中溢出,就会出现声音,可以使用胶水将其堵住。
2.可能是鞋子内部结构没有粘合好。若鞋子底板、气垫、大底之间没有粘牢,在行走时会导致其相互摩擦而产生声音,找到没有粘牢的位置,使用胶水重新粘合即可去除声音。
7. 套在拖鞋里的一次性鞋套叫什么
好处可多了。
①解决客人来访需脱鞋,客人一走需每次清洗拖鞋、门垫、地板之劳累;
②防止私用拖鞋变成公用拖鞋,消除拖鞋带来的脚气交叉感染传播隐患;
③杜绝亲朋好友登门时因袜子穿孔或脚臭而带来的拘束与尴尬;
④减少家庭主妇不断清洗拖地的烦恼,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内地面的清洁;
⑤改善换鞋处各种鞋子发出的呛人的气味,污染室内空气环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8. 拖鞋鞋套有哪几种
酒店一次性拖鞋主要可以分为无纺丝拖鞋或者是毛巾的以及格子布的等等具体材质如下:
1.无纺丝拖鞋是有一些随机的纤维所制作而成,具有防潮以及柔软透气的一些性质,没有任何刺激性,价格比较低廉。
2.毛巾拖鞋的保温性还是比较高的,并且防水性也比较好,伸缩性比较好也不容易膨乱,和第1种比起来,鞋底的防滑性能要高一些,穿着比较舒适,并且使用着也比较方便。
3.格子布拖鞋的面料是比较舒适的,并且颜色看起来比较靓丽美观又舒适,而且十分透气,做工也比较好,不容易变形也不容易伤到地板。
9. 用裤脚套拖鞋
我家狗狗也有过这样,它可能是比较开心或生气,你抱一抱它,或者陪它玩一下
10. 拖鞋鞋套字体
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重要次方言。经20世纪60年代初全省方言普查确认,它是闽北方言的代表点,主要通行于明清时期建宁府属的建瓯、松溪、政和、崇安(今武夷山市)、 建阳等县市, 以及浦城、南平、顺昌等县市中接近建瓯的乡镇,使用人口在200万上下。 建瓯方言作为汉语方言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在其实词的语法表现方面,不论是词形、词义、或是词的语法特点等等,跟普通话都有很多的一致性。然而,既是方言,就必然体现出它跟普通话的差异性。 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次方言,因此,它的实词特点,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等,存在着比普通话更多的一致性。但是,既作为一个闽语次方言独立存在,它在实词特点方面,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闽北方言自身的特点。 一、词形特点: 1、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完全不同:(括号内是普通话词语,下同) 日头(太阳) 日时(白天) 暗暝(晚上) 昼前(上午) 昼了(下午) 隔暝(昨天) 暗边仔(傍晚) 透暝(漏夜) 天光早(清晨) 日日工工(每天) 焰刀(闪电) 溪坪(河岸) 鼎间(厨房) 屎坑(厕所) 木项筅(刷锅帚) 手衤宛(袖子) 胰仔(肥皂) 目睭(眼睛) 手膀(胳臂) 骹(脚) 骹面(脚背) 嬉(玩耍) 曝(晒) 烘(烤) 啜(喝) 褪(脱) 剔(拣选) 拭(擦抹) 寐憩(睡觉) 褂仔(背心) 下襕(裙子) 灰卵(皮蛋) 度眠(打瞌睡) 日头阳(向日葵) 木虱(臭虫) 只仔(鸟儿) 滚汤(开水) 毛只仔(麻雀) 偷鸡鹞(老鹰) 蝉蜶(知了) 作头(木匠) 泥水(瓦匠) 针工(裁缝) 针工车(缝纫机) 汤池(澡堂) 后头(娘家) 雅视(好看) 刊魁(蜻蜓) 好婥(可爱) 电壶(热水瓶) 字笔(知识) 躲角猴(捉迷藏) 办酒酒(过家家) 栽葱(倒立) 病泻(拉肚子) 扌百腹寒(疒虐疾) 坐一字(劈叉) 鸭牳荡(狗爬式) 枪必利(长矛) 树月能(橡胶) 桌橱(抽屉) 厝边仙(邻居) 2、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部分不同: 时雨(雷阵雨) 乌暗天(阴天) 年头(年初) 年尾(年终) 年暝边(年底) 两只月日(两个月) 五月节(端午节) 冬节(冬至) 八月中秋(中秋节) 交夏(立夏) 山垅(山谷) 厝檐(房檐) 山仑(山风) 瓦渣(碎瓦片) 砖断(破砖) 酒窟子(酒窝) 头毛(头发) 气紧(气喘) 星宿(星星) 衣裳(衣服) 裤筒仔(短裤) 脰领(衣领子) 纽仔(纽扣) 茶茗(茶叶) 番椒(辣椒) 马竹(毛竹) 绿苔(苔藓) 帮衬(帮忙) 学堂(学校) 学堂生(学生) 病疳(疳积) 木项刀(菜刀) 木项盆(洗碗盆) 洗浴(洗澡) 木百蹦斗(翻筋斗) 砚瓦盘(砚台) 水笔(毛笔) 赛走(赛跑) 跳索(跳绳) 拔索(拨河) 踢球(踢毽子) 沕水底(泅水) 关刀(大刀) 番薯(白薯) 番柿(西红柿) 蕹菜(空心菜) 豆腐(南豆腐) 豆脯(北豆腐) 豆脯仔(豆干) 牛角豆(江豆) 豆腐娘(豆浆) 牛月能(牛奶) 笼床(蒸笼) 冰?者(冰棒) 亲正(亲戚) 3、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 天晴(晴天) 病痨(痨病) 灰尘(尘灰) 人客(客人) 闹热(热闹) 喜欢(欢喜) 兄弟(弟兄) 气力(力气) 聋耳(耳聋) 下底(底下) 头前(前头) 取赎(赎取) 胆大(大胆) 火柴(柴火) 贴补(补贴) 石岩(岩石) 石碑(碑石) 石条(条石) 风台(台风) 臭酸(酸臭) 麻苎(苎麻) 膀蹄(蹄膀) 菜蔬(蔬菜) 花菜(菜花) 鞋套(套鞋) 容纵(纵容) 样式(式样) 米薏(薏米) 壁板(板壁) 落败(败落) 缚束(束缚) 衔头(头衔) 承继(继承) 米碎(碎米) 何如(如何) 狠心(心狠) 妒嫉(嫉妒) 两兄弟(弟兄俩) 两老妈(夫妻俩) 火萤虫(萤火虫) 鸡牳(母鸡) 鸡角(公鸡) 量气(气量) 坊牌(牌坊) 合适(适合) 香塔(塔香) 配搭(搭配) 来往(往来) 香线(线香) 用费(费用) 点钟(钟点) 钱纸(纸钱) 4、建瓯话中有些单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多音节词: 田(水田) 园(旱地) 床(床铺) 秆(稻草) 荐(草垫) 潲(猪食) 浆(浆糊) 索(绳子) 唾(唾沫) 尾(尾巴) 舌(舌头) 蜂(蜜蜂) 蝇(苍蝇) 鳅(泥鳅) 蟮(蟮鱼) 螺(螺虫丝) 崇蚤(蟑螂) 囝(儿子) 鹞(老鹰) 泥(泥巴) 力(勤劳) 惮(懒惰) 炭(木炭) 痣(痦子) 垢(污垢) 5、建瓯话有些多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节词: 霜冰(冰) 露水(露) 水井(井) 煤炭(煤) 头脑(脑) 面颊(脸) 腹饥(饿) 喙凋(渴) 没工(忙) 钱癣(癣) 老姜(姜) 蝉虫卒(蝉) 建瓯方言是汉语中比较古老、保守的闽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她在词语还保有相当数量的中古词语,相应的词语在普遍话中已经不用,或是已成为文言。如“走”,建瓯话是“跑”的意思,而“行走”的意思则用“行”。 福建在先秦时期是“七闽地”,为闽越人居住,汉武帝后大量汉人入住,人们以使用汉语为主,但少数的、个别的闽越语词语却流存下来了。此外,闽北与江西贴邻,长期来江西人入住闽北,不少江西话词语也渗了入闽北方言。 三、词源特点 1、近现代词语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有些则根据建瓯话特点稍作改造。 早期的如中国、外国、书、纸、祖父、父亲、母舅、过年、过节、时辰、皇帝、官吏、光、暗、好、坏、大、小、来、去、上、下…… 近期的如民国、总统、经理、教室、课本、体育、老师、学生、沙发椅、汽车、客车、卡车、公路、高速路、解放、土改、帝国主义、抗美援朝、委员、干部、收音机、电视机、电脑、上网、批判、表扬、扶贫、开放…… 2、在建瓯话的口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词语。相应的词语,在普通话中已不用,或是已成为“文言文”。 丈夫囝[tiη44mu42 kyiη21],儿子。《战国策》:“非徒不爱子女也,又不爱丈夫子特甚”。 秫米[ts′y44mi42 ],糯米、江米。《尔雅释草》:“众、秫”,疏:“众,一名秫,谓黏粟也。” 悬[kyiη21],高、~搭~陡。《广雅释言》:“悬、抗也。”《方言七》:“抗、悬也。自山之东西曰抗。”《后汉书·董卓传》注:“抗,高也。”“悬”与“抗”同义,“高”的意思。 厝[ts′iR33],房屋。《庄子·逍遥游》注:“又何厝心于其间哉?”作房屋义是借用。 禾齐[tsai44],多。《尔雅·释诂》:“禾齐,获也。”注:“获禾为禾齐。”丰收了,就为禾齐,有转义。 豨[k′y21],猪。《方言第八》:“猪,南楚谓之豨。” 蜀[tsi42],一。《广雅·释诂》:“蜀,戈也。”《方言十二》:“一,南楚谓之蜀。” 扌百[ma42],打。《集韵》:“扌百、莫白切,击也。” 渳[mi44],小口喝。《广韵》:“上声纸韵绵婢切”,《说文》:“饮也。” [nu21],令人生厌,“老鸡老鸭吃得补,老人得人~。”《广韵》:“上声皓韵奴皓切, ,相乱也。”《说文》:“有所恨痛也。” 月曹[sau44],吃笋会~腹。《集韵》豪韵财劳切,“月曹,一曰腹鸣。” 讠少[ts′iau54],讠少唆、搬弄是非。《集韵》笑韵叉肖切。 揇[nRη21],用食拇二指搓捻。~经筹。《广韵》“感韵奴感切,搦也。” 桄[kuaη42],床、桌、椅的横档。《广韵》岩韵古旷切。 凚[keiη42],衍音成[keiη42leiη42],因惊吓、受寒、尿紧而发的短颤。扌百~ ~。《集韵》:寝韵渠饮切,寒貌。 胴[tRη33],腹~。《集韵》送韵徒弄切,大肠。 赤工[Rη42],伤口红肿发炎。《集韵》东韵胡公切:皮肉赤肿。 重沓[lR44]、[la44],高叠。《广韵》合韵托合切:厚积也。 掴[k′ua],重打。《广韵》麦韵古获切,打也。 豛[tu42],又音[t′u24],尖物刺入。《集韵》沃韵都毒切。《说文》椎击物也。 冫度[t′R42],不灵活,不知分寸的样子。《广韵》铎韵徒落切:~ ~无度。~神、~伯。 属攴[tsR42],屈指击头:~栗暴。《集韵》殊玉切,击也。 敠[tR21],手持物,肩负作“驮”。《广韵》末韵丁括切,~知轻重也。 煏[pi24],火炙烟薰,~鸭腊。《集韵》屑韵必结切,灼物焦也。 潎[p'iε24],去掉液体浮面的油、尘。~油花。《广韵》薛韵芳灭切,漂~。 [tsiaη21],味淡。《集韵》敢韵,子敢切,无味也。 笐[Rη44],晒衣竿、竹~。《广韵》、《集韵》岩韵下浪切:竹竿。 [kaiη21],遮盖,~被,~瓦。《广韵》敢韵吉敢切、复也、云箱也。《集韵》作 。 冢[tOeyη21],坟墓。《广韵》、《集韵》:知陇切,高坟也。 沕[mi44],潜水,~水底。《八音》写为“氼”,是后造会意字,《辞海》沕为本字。 其他如:日卒[tso33],周岁。曝[p′u33],晒也。凊[ts′eiη33],冷也。餍[aiη44],不新鲜,隔日的。 [ty44],筷子。骹[kau54],脚。眏[iaη33],看守。~羊、~牛。 3、“闽越语”遗存。 福建在秦前是“七闽地”,为闽越族人居住,由勾践后裔无诸、余善等领导。至汉武帝时,闽越人“数反复”,遂被举族迁往江淮。但是,在当时交通、户籍管理无序的情况下,深山僻壤中遗留的人当不在少数。这些人跟以后迁来的汉人融合,大量吸收了汉人词语,当然也不能排弃他们仍在使用的本族语言,这就形成了独特的闽语。虽然,今日闽语已基本使用汉语,但少数的、个别的闽越族词语的遗存也在所难免。在日常口语中,有些词语无法用文字表达,即使以拟音写出来了,字面上也无能解释。因此,我们认为可能是“闽越语”的遗存。如: 刊魁[k′aη33 k′o54],蜻蜓。 侎俐[lai33li44],干净。 慌热[xuaη54iε21],操心、放心不下。 烧色[ts′iau54sε24],生气、发脾气。 痴倚[ts′i54uε21],性格、态度不严肃,动作滑稽可笑。开朗、爱搞笑。 落泊[lR42pR44],作践,故意糟塌、破坏。 讠少补[ts′iau54pu21],劝说、说服。 [t′R33],疣包。 頶[kR33],昂起头。 口[ε44],拖拉、懒散、不振作。 4、赣客词语影响: 闽北与江西比邻,解放前大批江西人前来做工、经商,不少人留居本地。他们因生存需要,学习使用建瓯方言,但也夹杂赣客词语。尤其他们的后人,以使用建瓯话为主,却也自觉不自觉地用上了赣客词语,本地人在交往中遂也接受了一些赣客词语,因而形成了闽语中的闽北次方言体系。 佢[ky42],也写作渠,第三人称他的意思。 嬉[xi54],玩、游戏。 踦[kyε42],站立。也作“徛”。 莝[ts′o44],截、甘蔗的量词,一~蔗。 话事[ua44ti44],说话。 跌鼓[tiε24ku21],丢脸、没面子、落败。 囥[k′Rη33],收藏、藏起来。 四、词法特点: 1、名词: ⑴前缀:名词前缀多用在人称或辈份方面,一般动、植物或器物名词是不能用前缀的(特指特例除外)。建瓯话人称名词前缀很简单,除“老”缀在姓、名前之外,几乎不用什么前缀。如老张、老李、老碧、老光……等。建瓯话辈称不能前缀“老”。福州话名词前缀“依”用得很广,除了人称之外,还可用在辈称之前。如依张、依李、依碧、依光、依水、依胜;依公、依爹、依伯、依哥、依妹……厦门话则是前缀“阿”,如阿张、阿李、阿碧、阿光、阿水、阿胜;阿公、阿爸、阿兄、阿妹……。在闽语中名词加了前缀之后,除习惯之外,还有亲切的意味,尤其是表现在人称方面。 ⑵后缀:建瓯话名词后缀一般只用“仔”与“佬”两种。 “仔”读[tsiε21],相当于普通话的“子”或某些方言的“崽”、福州话、厦门话的“囝”。名词一经后缀“仔”,则具有表示小或鄙薄的意味;有的也表示亲昵。如: 表示小的事物:狗~、鸡~、老虎~、椅~、瓯~(杯子)、瓮~(罐子)…… 表示鄙薄:番~(外国人)、日本~、贩~、刣豨~、北佬~…… 表示亲昵:兄弟~、姐妹~、学生~ 要是把“仔”变读为[tsiε33],则用来表示小而可爱的人或物。如舅舅~、新娘~、酒瓶~、鸡角~、落雨~……要是用在数量词后面,则表示量少或时间短暂。如密~(密毛~、一点儿)、一喙~(一小口)、一点~(一点儿)、一刻~、一阵~、一下~(一会儿)…… “仔”还可以用在名、动、形等词语的后面,使之成为残疾人的名称。如大头~、禺欠 嘴~、瘸~、哑~、斑~(麻脸)、瞎~、驼~、缺~(豁唇)、聋~。 名词后缀“佬”,除了与普通话相同的表示轻鄙意味之外,还可以用来加在名字之后表示亲昵。如: 美国佬、浙江佬、担水佬、打铁佬…… 泉碧佬、水婢佬、金泉佬、炳南佬…… ⑶重叠:建瓯话名词重叠多用在人称方面,如叔叔、伯伯、哥哥、姐姐、妹妹;要是用在人名方面,则有表示爱昵的意味。如锋锋、光光、英英、珍珍……。要是用于器物方面,则有表示小、可爱的意味。如桌桌仔、瓶瓶仔、瓯瓯仔……。
11. 拖鞋怎么套鞋套
【参赛人数】12~26人,分为2~4队。
【比赛道具】
长板拖鞋、鞋套、提绳等。
【竞赛方法】
每队六人,发给一双长板拖鞋,上面有六个鞋套,鞋头有提绳,要求六人一起套穿上大板拖鞋,发令后,一起喊“一,二!一,二!”协调前进,途中不得跌跤,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竞赛规则】
中途跌跤者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