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角形的帽子是什么样子的
工具原料:
彩色卡纸、剪刀、笔、胶水。
具体步骤
将不同颜色的卡纸用剪刀剪出大约一厘米左右的各种形状,比如星星状,圆形,心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确定好要做什么样子的帽子之后,根据头围画出图纸,图纸的长度要比头围大一些,画出帽子的前部,后部和上部,剪好之后用剪刀将轮廓剪下。
用胶水将帽子的小样粘起来,粘的时候可以先折叠一条细边,避免粘的时候位置不确定。
将事先剪好的彩色图案用胶水粘在帽子的周围,纸质的帽子就做好了。
注意事项:
剪刀比较尖锐,在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胶水的选择不用粘性特别大的,普通的文具胶水就可以。
小朋友在制作的时候要有家长的陪同。
纸张尽量用比较硬的卡纸,做出来的效果最好。
2. 三角形的帽子叫什么
那种帽子主要是京剧里武生长常用的帽子的一种。例如在京剧武松打虎里就能看到这种帽子。这种帽子叫冠帽绒球戏剧人物冠帽绒球叫:“英雄胆”戏剧中武侠、壮士专用,八角帽上缀的“绒球”叫“英雄胆”;高纱帽上缀的“三角形装饰”叫“茨菇叶”。属于装饰物,表现人物身份、行当。
3. 三角帽子图片
就叫3角帽,源于欧洲,自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盛行,在盛时不但是知识分子的标准配置,也是军装的标准配置之1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后为2角帽所取代
3角帽的佩戴方式是主尖角在前
3角帽是17世纪西班牙军队在法兰德斯时用的宽檐帽的进化,在弗拉芒的雨季为西班牙军队提供防雨
1667年的遗产战争,3角帽的使用传到了法军
这风格被带回法国,在市民和皇室里流行开来,之后这时尚传遍了欧洲,无论是作为民用还是军装
整个18世纪,3角帽是欧洲的主流
3角帽的人气在18世纪末暴跌,渐被2角帽取代,原因是戴时1般尖朝前,对步兵来说会碍眼
2角帽从1790年到第1次世界大战1直常用于军官,到第2次世界大战都不算过时
19世纪,2角帽代替3角帽成士兵的主流
而对平民而言,3角帽的地位渐被礼帽取代
4. 三角形帽子图片
1、生活中三角形的东西有三角形的帽子、彩旗、灯罩、风帆、小亭子、雪山、楼顶、倒三角酒杯、切成三角形的西瓜、三角尺、三角架、小红旗、三明治、农村的房顶、自行车的前后轮、支衣架、三角形粽子、风筝、煤堆、乐器三角叉、火炬冰淇淋、热带鱼的边缘线、蝴蝶翅膀、火箭、竹笋、宝塔、金字塔、三角内裤。
2、机器上用的三角铁、某些路标、车用三角架、斜拉桥、三角板 、车架、三角插头、某些钢笔的笔尖、厨房用的夹子、数码相机的支架等。
5. 各种形状的帽子
1、冠
古代贵族使用的束发物,先将长发绾起再用冠束住。冠初始时,主体只是一条冠梁,不宽而有褶,两端连于冠圈,像弧形带子从前向后覆发。冠圈两旁有丝的缨带,结于颏下。 秦汉以后,冠梁渐宽,与冠圈连成覆杯状,其形制渐趋帽形。冠名目繁多,著名的有汉代 梁冠。
2、冕和弁
古代帝王、诸侯、大夫的礼仪用帽。冕是最尊贵的一种冠,冕上面有一幅长方形的版,称?,?前沿挂一排串珠(称旒)。周代天子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后来只有帝王戴冕,所以“冕旒”又作帝王代称。弁分爵弁和皮弁。爵弁即无旒之冕。皮弁用白鹿皮做成,其缝合处名会。会有结饰,缀五彩玉石。
3、巾帻
束发裹额而具帽形的头巾。西汉之前只为平民用,故有“士冠庶人巾”之说,颜色为黑或青。约东汉以后,贵族以幅巾裹发称巾帻,因其前高后低而中间露发,恰可用于冠下。约从晋代开始,巾帻戴用时折出棱角,称角巾或方巾,成为文人学士的象征,后称儒巾。隋代将巾帻定入舆服制度。唐宋元明各代,巾帻成为成年男子的普通用帽。其间唐代帝王始用的唐巾,宋代 文学家 苏轼所创的东坡巾,明代开国皇帝 朱元璋命制的 四方平定巾,都是著名的巾帻品种。
4、幞头
包头的软布。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幞头始于北朝。隋以桐木作骨子,使顶高起。唐以罗代缯。皇帝用硬脚上曲,人臣则下垂。五代渐变平直。宋代幞头有多种式样,其直脚式样不同阶层都可戴用。
5、盔
古代的军帽。又称胄。古代以金属或皮革制成,军人作战时戴,起防护作用。现代军队仍沿用,称钢盔。
6. 三角形的帽子照片
布琼尼帽
苏联红军的军帽
手握着寒光四溢的军刀,头戴着布琼尼军帽,参加苏联红军的保尔·柯察金就这样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在苏联红军建立之初,无数热血少年都像保尔一样怀抱着打倒波兰白军的信念加入布琼尼的骑兵,布琼尼军帽自然也成了这些红军战士的标配。
中文名
布琼尼帽
形状
三角形
使用者
苏联红军
得名
使用者
外形
布琼尼军帽顶上尖尖的,整个帽子呈三角形,帽子的中央有一个大大的红五星,帽子边上还有可以折叠的护耳,整体看来,布琼尼军帽就像一顶睡帽。布琼尼军帽看起来虽然不好看,但是在苏联红军草创的时候却是红军革命队伍的独特象征。
得名
布琼尼帽虽然以布琼尼命名,可它的诞生和红军骑兵之父布琼尼并没有关系。在一战的时候,俄国沙皇为了鼓舞士气命人以俄国传说中的英雄基辅罗斯的头盔为原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帽子,并梦想可以在德国的柏林检阅这些头戴着英雄头盔的部队了。不过还没等一战结束,俄国沙皇就被红军推翻了,这种帽子全都积压在仓库里,红军在这种帽子上绣上红色五角星,这就是日后的布琼尼帽。
使用者 其实,在那个时候红军之父托洛茨基、斯大林都戴这种帽子,只是布琼尼的骑兵在苏俄内战期间表现太过亮眼。布琼尼的骑兵来去如风,有布琼尼的骑兵的地方就会胜利,布琼尼的骑兵全都带着这种“睡帽”,这种帽子便以布琼尼命名了。[1]
另外根据资料显示,东北抗联也有少量使用。
7. 帽子的形状
1、在清代时,官帽珠子各种颜色代表不同的级别:正、从一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鹤,武官前后均绣麒麟。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形状如鹿,头上长有独角,全身遍生鳞甲,尾似牛,古人拿它象征祥瑞。帽顶,唐宋明的官帽上对称的两支就叫翅。举例清朝: 1.一品:180两 红宝石帽顶 绣仙鹤 2.从一品:正俸81两 加支524两 红宝石顶 绣麒麟 如: 将军 提督 2.二品
2、最早的纱帽并非全是黑色,晋朝时的高筒纱帽,贵族们是用白纱制作,品职低下的官员才用乌纱帽黑纱。到了明朝,朝廷官员才全部都戴乌纱帽。据史载,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今天舞台上的传统戏剧,尤其是京戏,演员们穿的多是明装,通过看戏我们可以见到明朝官员们戴乌纱帽的样子。
乌纱帽起初是用藤编织,以草茎为里,纱为表,再涂上漆。后来官员用乌纱帽时,由于纱经过涂漆后坚固而又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只帽翅,这两只帽翅从宋初开始逐渐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如果交头接耳,两只帽翅相触,很可能会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发现。
3、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时,这种帽子又在民间流传开来。于是,"乌纱帽"便成为民间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
明代开国皇帝朱洪武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作出决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等,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由此看来,"乌纱帽"作为官帽,距今也仅有600多年的历史。
可是到了清代,"乌纱帽"又被换成"红缨帽",乌纱帽便不再作为官员的标志。但时至今日,人们仍旧习惯地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如"丢官",依然被说成"丢掉乌纱帽"。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时,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有一位叫王休仁的,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扎边的帽子,亦称做"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在民间流行起来。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无论贫富,都戴这种式样的帽子,只不过颜色不同而已。当时,帽子的形状也不固定,有的卷成荷叶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还伸出两个黑纱"耳朵"。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唐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书说:"自古以来,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这说明唐朝时候,乌纱帽仍然是作为"常服"的帽子。
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并作为官员的代称,则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问津了。
8. 三角形的帽子怎么做?
用黑色正方形纸斜角折叠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左右各三分之一处往里折。然后把下方部分往上折打开后右边部分按照刚才折线往内折两次。左边的部分也往内折两次然后把两边的部分往下折然后把两边的部分往下折。
9. 三角形的帽子有什么功能
帽子分为圆形的,三角形的,有长帽子,有短帽子。这引导大班的孩子学会认识形状,会区分长短,所以帽子可以按形状,颜色,大小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