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6个民族传统服饰,哪个最让你惊艳?
56个民族就像56朵鲜艳的花,盛开在祖国大江南北。
而中国56个民族服饰却各有其别样的风情,在中华大地的历史沉淀下,默默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京族
京族大多是中国南部的渔业民族,
因此服饰充满了渔家气息。
以丝绸为料,质地柔软舒适,
贴身的剪裁衬托出女性的婀娜身姿。
简便飘逸,最不可或缺的是头上的斗笠。
用越南盛产的葵树叶制成的斗笠,
质地轻盈,内斗很深,
几乎能遮盖住整个脸部,
在海边烈阳下,极为实用。
锡伯族
锡伯族是鲜卑族的后裔,
如今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等省。
锡伯族最早以鹿、猪犴等兽皮做衣料,
十分防寒保暖。
如今她们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袍,
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
外罩坎肩,或是对襟,或是大襟,
也贴花边。
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多镶滚边。
长裤扎黑色腿带,脚穿绣花鞋
很是秀丽。
壮族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
“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
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
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壮族姑娘们着一身蓝黑,裤脚稍宽,
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
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她们擅长纺织和刺绣,
常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
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
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与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的
壮布和壮锦同样为人称道的,
还有其风格别致的“蜡染”工艺
普米族
i普米族原是西北青藏高原的
游牧部落氐羌人的支系,
他们大多居住在云南省。
她们穿开襟上衣,百褶长裙
下襟较短,窄袖高领
端庄优雅
也穿用条绒缝制的、
领和衣边镶嵌金银边的夹衣,
称金边衣服。
纳西族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明快、艳丽,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姑娘服饰的重要标志。
她们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
背披“七星羊皮”,
羊皮披肩典雅大方,
既美丽,又可暖身护体。
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
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
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
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
象征纳西族女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
寓意族人的勤劳辛苦。
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
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
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头戴翻檐尖顶帽,
华丽的挂饰多是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的。
傈傈族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
很长时间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
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大麻籽
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
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服饰典雅、美观、大方。
不同地区的傈僳族
因服饰颜色的差异
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
白傈僳姑娘大多穿右衽上衣、
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
黑僳僳姑娘则多是右衽上衣配长裤,
腰系小围腰,缠黑布包头,
戴小珊瑚之类的耳饰;
花傈僳姑娘喜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
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
缠花布头巾,
耳坠大铜环或银环,
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景颇族
景颇族姑娘穿黑色对襟,
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
腿上带裹腿。
盛装时的女人上衣前后及肩上
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
颈上挂七个银项圈
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
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
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
傣族
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
既实用,又好看
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
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西双版纳的傣族姑娘
上着各色紧身内衣,
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
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
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
傣族服饰让女人的秀美窈窕之姿
尽显无疑。
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
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
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
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
各呈其秀,各显其美,别致的很。
德昂族
德昂族服饰十分有特色,
女孩喜戴大耳环,银项圈,
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
襟边镶两道红布条,
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很有一些可爱的味道。
土族
土族姑娘穿绣花小领斜襟长衫。
两袖由红、黄、橙、蓝、白、
绿、黑七色彩布圈做成,
俗称七彩袖,
鲜艳夺目,美观大方
其用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
是土族姑娘服饰的象征。
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
第二道绿色,象征青苗青草;
第三道黄色,象征麦垛;
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
第五道蓝色,象征蓝天;
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
第七道红色,象征太阳。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
服装要便于骑乘。
姑娘的连衣裙,袖子绣花,
下摆缝花多层荷叶边,十分艳丽。
妇女的帽子、头巾颇为讲究。
哈萨克传统的手工艺术是颇具盛名的刺绣,
手法有挑、贴、补、钩、刺等,
各种美丽图案处处可见,
颜色五彩斑斓。
裕固族
裕固族姑娘的头饰别具特色。
她们头戴喇叭形红缨帽
或用芨芨草编织的帽子。
红缨缀在帽顶,
帽沿上缝两道黑色丝条边,
前沿平伸,后沿微翘
很是别致。
仡(ge)佬族
女子穿无领大襟长袖衣,
衣服上是题材各异的
菱形或者长条形图案,
下穿百褶裙,勾尖鞋,
腰系小围腰
手法为蜡染和彩绣,
以花帕包头。
瑶族
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
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
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
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
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
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
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
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
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彝族
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
彝族人口最多、
分支最为复杂、
居住分布最广,
因而彝族服饰之多姿多彩多种类,
也是绝无仅有的。
据调查,
仅云南彝族的服饰就可区别出上百种不同样式。
总的来说,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
美观大方,
纹样丰富多变,
色泽沉着和谐,
色调简洁明朗。
尚黑、喜红黄
彝族认为,
黑色象征刚强坚韧,
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
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
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
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
拉祜(hu)族
拉祜族的传统服饰以黑为美。
女子穿开襟、开衩的黑布长衫,
且衩开得比较长,
袖口、襟边镶着银泡,
缝缀着各种花边,
下着黑布长裤,
头缠黑色的长头布,
头布两端装饰着彩色长穗,裹绑腿。
拉祜族配饰相当别致,
耳戴银环,胸挂“普巴”。
毛南族
毛南族女子穿右襟上衣,
宽脚滚边裤。
上衣的襟边及袖口有三道镶边,
一宽两窄,十分别致。
小姑娘系一块绣着精美花纹的长方形围腰,
更显得婀娜多姿。
“顶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产品中的精品,
毛南族女子视为精美、珍贵的装饰品,
帽顶编几十个蜂窝眼,
内衬以油纸及花布,
使蜂窝眼与周围花纹相映衬,
极其美观。
防雨防晒,美化容颜,兼具实用与装饰两种功效。
独龙族
独龙族女子用两方长布,
从肩部斜披至膝,
左右围向前方。
散发,前齐眉、后齐肩,
左右皆盖耳尖
两耳或戴环或插精制的竹筒。
现在独龙族普遍穿上了布料的衣装,
但仍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
独龙族的佩饰颇具特色,
喜欢把藤条染成红色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
项戴料珠。
独龙族纺织手艺较发达,
所织麻布线毯质地优良,
色彩协调,特色鲜明。
基诺族
基诺族的服饰
古朴素雅
穿圆领无扣短上衣,
镶七色纹饰,
内衬紧身衣或戴菱形刺绣胸兜。
下着前面开合式的短裙,裹绑腿,
头戴披风形的尖顶帽。
基诺族的服饰原料多为棉麻混纺的土布,
颜色以原色为主,
其间点缀黑红色条。
织布技术原始简易,织
出来的布不润滑、无光泽,
但却结实耐用,深受基诺族的喜爱。
哈尼族
哈尼族崇尚黑色,
擅长用蓝靛染布,
女子上衣外套一披肩。
下穿及膝短裤,打绑腿;
盛行银饰,
无论纽扣、耳环、项圈、手镯和胸饰,
皆用银制。
衣襟、袖口、裤脚、腰带等服饰上,
多有镶嵌的彩色花边和刺绣的花纹图案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
衣服鞋帽都以狍皮为原料。
女袍长及脚面,两侧开衩。
皮帽用狍油皮头皮精制而成,
制作时,把耳朵割掉,
换上狍皮缝制的假耳朵,
把眼圈用黑皮子镶上,毛、角、鼻、嘴仍保留,
戴在头上,
不仅防寒,
还可伪装自己,
诱惑野兽。
女帽镶有花边,
顶端缀着红绿线穗。
鄂伦春人的装饰和服饰染色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皮狍的开衩处及手套上多喜欢用红、绿、黄色
缝绣出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
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
白族姑娘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
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
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
最有特色的是头饰,
有“风花雪月”之意,
垂下的缨穗代表下关的风,
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
帽顶上白色的绒毛是苍山雪,
美丽的发辫似一轮弯弯的月儿,
是洱海月。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服装以袍式为主。
女子早期着皮衣,
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
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
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
达斡尔族妇女擅于手工刺绣,
服饰、鞋、荷包等多绣着各种花纹及图案。
发式及装饰品因地而异,
有的用白布和白毛巾包头,佩带各式耳环。
阿昌族
阿昌族未婚女子一般穿短衣、
长裤,将辫发盘于头顶。
已婚女子一般穿短衣,
及膝筒裙,束髻,
并用黑布或蓝布缠成高达尺许的包头,
戴各种银饰。
阿昌族男女均喜欢把鲜花插在头上。
保安族
保安族女子穿大襟袄、坎肩,
多以灯芯绒为原料,
喜紫红色、绿色等艳丽的色彩,
并镶有花边;
一般要戴盖头,
姑娘戴绿的,
少妇戴黑的,
老妇戴白的;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为自豪的手工艺品,
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饰,
同时还是表达男女爱情的信物和馈赠亲友的礼品。
其工艺精巧,外形美观,锋利耐用。
满族
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
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
很能突出东方韵味的美。
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制作精致,不仅镶上各色花边,
而且还绣有花卉图案。
头饰是满族服饰的突出特点。
满族把深绛色看作福色,倍加宠爱。
另外还崇尚白色,常用作镶边的饰物。
满族妇女擅长刺绣,服饰的衣襟、鞋面、荷包及枕头上,
到处都可看到龙凤、鹤鹿、花草等吉祥图案
佤族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
服饰多数以黑为质,
以红为饰,
女子喜欢佩戴大耳筒,
宽手镯、细藤圈。
东乡族
东乡族女子多穿绣花衣服,
式样为圆领、大襟、宽袖。
下穿套裤,裤筒后面开小衩,
裤筒、裤脚有镶或绣的花边,
穿用时,用飘带扎住裤脚。
女子在家戴绣着花纹的便帽,
外出时戴丝绸盖头。
盖头的颜色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别,
少女和新婚者戴绿色,
结婚一年后及中年妇女戴黑色,
老年妇女戴白色。
戴盖头时只露面孔,
全部头发都须遮住。
赫哲族
鱼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标志。
用胖头、鲑、鲩、鲤鱼等皮
制成衣裤、靰鞡、腰带、绷腿、围裙、手套、口袋等
赫哲族男女喜欢穿大襟长袍,
外套坎肩或短褂。
制做鱼皮服饰,
先将鱼皮剥下晒干,
然后用特制的熟皮工具反复捶打、
揉搓,直至柔软,
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不仅面料为鱼皮,
连缝衣服的线也用鱼皮线。
鱼皮服饰具有抗寒、抗湿、耐磨、防水、美观等特性
门巴族
门巴族服饰女子在袍外加系白色圆筒围裙,
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
发辫盘于头顶,
并以红、黄、绿等彩色的线装饰。
门巴族女子擅长纺毛线、织氆氇和腰带,
她们喜欢佩带嵌有珊瑚、
绿松石等宝石的银手镯、耳环、戒指、项链,
胸前还挂着护身盒"呷乌"。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女子服饰为宽大无领,
长不及膝,
镶嵌银扣的对襟上衣。
下端镶有皮毛的多褶长裙
或下端带褶裥的各色连衣裙。
姑娘戴圆形金丝绒红色花帽,
叫"塔克西",上面会蒙上头巾。
高山族
高山族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
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
有的身穿对襟长袖短衣,
下着长裙,胸前挂一块斜方胸衣;
有的上身只穿一个背心,
下身横围一块腰布,
冬天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
头戴木制八角头盔。
高山族男女都喜欢佩戴饰物,
如贝料、兽牙、羽毛、兽皮、花卉、钱币、竹管等,
全身上下被装点得五光十色。
撒拉族
撒拉族女子穿各种颜色和质料的短上衣,
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
着长裤,穿绣花布鞋。
撒拉族女子喜欢戴金、银戒指,
玉石、铜或银制的手镯,银耳环等首饰。
姑娘从小就开始戴头巾,
少妇戴绿色盖头,
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
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盖头
黎族
黎族姑娘上着花纹上衣,
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
裙的合口褶设在前面,
头系黑布头巾。
她们擅长纺织
黎锦、筒裙等衣物,
色彩斑斓,图案新颖,
质地细腻,经磨耐用。
布朗族
布朗族女子上穿花衣,
下着筒裙,崇尚黑、蓝色,
发式为挽髻于脑后,
戴青绿珠,饰海贝、
戴垂至肩部的大耳环。
布朗族很早就会用蓝靛染布,
用“梅树”皮、“黄花”根作原料,
经过一定加工程序,
分别染成经久不褪的红、黄色,
极具大自然的风韵。
服饰的用料多为自织的土布,
辅以必不可少的刺绣。
水族
水族女子多穿圆领大襟蓝色的
宽大半长衫、长裤,
系青色绣花围腰,绾发,
头缠青布或白布帕,
穿绣花鞋,
盛装时戴各种银饰。
水族的纺织和印染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
闻名遐迩的“水家布”,
质地细腻,纺织均匀,
染工技艺纯熟,洗、磨都不褪色。
布的纹样有平纹、人字纹、斜纹、方格纹等多种纹样。
“豆浆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发明的工序复杂的独特技艺。
羌族
羌族的传统服饰为麻布长衫、
羊皮坎肩,
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
羊皮坎肩两面穿用,
晴天毛朝内,雨天毛朝外,
防寒遮雨。
女子衫长及踝,
领镶梅花形银饰,
襟边、袖口、领边等处都绣有花边,
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
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
姑娘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
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
脚穿云云鞋。
羌族妇女挑花刺绣久负盛名。
侗族
侗族女子穿裙时,
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
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
裹绑腿;
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
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
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
有粗纱、细纱之分。
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布依族
布依族姑娘爱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
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
裤脚处也镶着花边,
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
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
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
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
足蹬尖鼻绣花鞋,
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
衣服一般都是自织土布,自己裁制
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藏族
藏族的服饰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男女均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
女子冬袍有袖,夏袍无袖,
内衬各色绸衫,
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
风格独特。
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
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
制作的精美首饰。
怒族
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典雅,
女子穿右开襟上衣,
长及脚踝的裙子,
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
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
已婚妇女衣裙上都绣有花边。
男女都喜欢用红藤作缠头和腰箍。
土家族
土族女子服饰五彩斑斓。
坎肩多以黑、紫或镶边的蓝色衣料缝制,
腰系花纹彩带。
下穿绯红色镶白边的百褶裙,
套镶白布裤筒,
未婚妇女着红色,
已婚妇女穿蓝色或黑色。
足蹬彩云绣花长筒鞋。
姑娘梳根发辫,
已婚妇女梳双辫,
末梢缀珊瑚、松石,外面戴织锦毡帽。
土族妇女的传统头饰最讲究的
是用五色瓷珠把银耳环串在一起,
长长地垂在胸前。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服饰的原料过去主要为兽皮,
服装样式主要有大毛上衣、
短皮上衣、羔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等。
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
喜爱蓝、黑色的衣服。
皮套裤制作讲究,
外面绣着各种花纹,
既美观大方,又防寒耐磨,
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
仫(mu)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
其服饰朴素无华。
穿大襟上衣、长裤。
姑娘梳辫,婚后结髻。
仫佬族的服装面料
是自纺自织自染的蓝靛染成的土布,
并且被视为珍贵的布料。其
染制方法与众不同,
把长约两丈的土布放入蓝靛染缸,
反复晒染多次,
使青蓝色泽均匀,
然后涂上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等,
待晾干后,
用石磙滚压或棒槌敲打。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布闪光发亮,美观耐用。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女子喜欢穿绸制的绣花衬衣,
头饰有独特的风俗,
婚前婚后界限森严
姑娘梳长辫子时,
要同时把彩色发带和小玻璃球编在辫子里,
辫子长长地下垂,
头发可以露在外面。
已婚妇女的独辫被两条辫子取代,
盘于头顶,
再用头巾或帽子罩上。
珞巴族
珞巴族服饰独具特色。
女子穿无领窄袖对襟上衣,
以麻布为原料。
下身围紧身筒裙,
裙长略过膝部,
用带子扎紧裹腿。
佩带铜和银的手镯、
戒指、蓝白两种颜色的项珠,
腰部周围还缀有很多海贝串成的圆球。
男女都赤脚、蓄发,
头发后面披散,额前齐眉。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女子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连衣裙,
冷天外罩大衣。
戴圆顶绣花棉帽,
外出时再皮上方形大头巾,
颜色多为白色
塔吉克族姑娘最擅长的手工技艺是刺绣。
衣帽、腰带上大都绣有花纹。
女帽的前沿绣得五彩缤纷,
逢盛装时帽檐上还加缀一排小银链。
同时佩戴耳环、项链和各种银质胸饰。
新娘妇女在辫梢饰以丝穗,
已婚少妇在发辫上缀以白纽扣,
美丽的装饰把妇女装扮得如花似玉。
朝鲜族
朝鲜族女子穿短衣长裙,
朝鲜族叫“则”和“契玛”。
喜欢选用黄、白、粉红色衣料。
清洁、干净、朴素、大方。
朝鲜族自古就有“白衣民族”之称。
畲(she)族
畲族女子服饰因居住地区不同,
款式各异。
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
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
镶金丝银线;
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
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
服饰条纹图案排列有序,
层次分明,
衣领上常绣一些水红、黄色的花纹。
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
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女子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
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
乌兹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女子穿丝绸衬衣、连衣裙,
色彩艳丽,
胸前绣有各式各样的花纹和图案,
并缀上五彩珠和亮片。
乌孜别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的传统服饰,
女子多穿宽大荷叶边的连衣裙,
颜色以黄、白、紫红色居多。
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
戴嵌珠小花帽外面往往还加披头巾。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在服装的用料上
喜欢选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
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
衬衣、背心及小圆顶帽上
所绣的花纹图案都十分精美。
别致的花帽,
是维吾尔族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回族
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
只把脸露在外面,
根据年龄的不同,
选用的颜色有所不同,
姑娘用绿色的,
中年用青色的,
老年用白色的。
有一种神秘的美丽。
汉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
右衽、束腰,
用绳带系结,
也兼用带钩等,
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